德县路小学教育品牌至诚篇:教师培养跑出加速度,当好学生筑梦人
摘要:在德县路小学,每一位老师真诚地对待、关爱每一个孩子,同时也被孩子们深深地爱着……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在育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编者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青岛德县路小学“明德于心”的教育品牌是一张靓丽的名片,其明德至优的课程文化、明德至真的管理文化、明德至诚的教师文化、明德至礼的学生文化和明德至美的环境文化,充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各环节,润泽每一个生命,涌涨着如今的满园春色,让我们与传承120年教育薪火的德小来一次深情的邂逅,去感受那沉淀百年的教育底蕴与精髓。
“我最喜欢教数学的路老师,因为他讲课特别幽默,而且问他问题他都会很细致地给我讲解。”五年级三班学生马紫轩说。对五年级一班学生孔令锦而言,班主任穆老师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让我们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还教给我管理班级的方法,特别的有用。”在德县路小学,每一位老师真诚地对待、关爱每一个孩子,同时也被孩子们深深地爱着……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在育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发挥党建品牌磁场效应
内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品牌教育需要品牌学校,学校通过党建助推特色发展,“明德先锋”的党建品牌就是学校的一面金字招牌。在党员名师计划引领下,涌现出了教学先锋示范岗、服务先锋示范岗、管理先锋示范岗、班主任示范先锋岗、德育先锋示范岗等一批党员示范岗,每个党员根据岗位特点积极牵头开展特色工作,有效发挥了党建品牌的磁场效应。“这是一支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每一个人都认真做好老师的本分,真的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已经在德县路小学工作27年的周钟仪老师有感而发。
此外,学校党支部不断完善“明德最美党员”评选标准,从“明德—思想之美”、“励学—学习之美”、“博艺—技能之美”、致远—境界之美”四个方面,以及十二个“带头”,引导全体党员将其作为工作标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热忱服务师生群众。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凝聚育人精神动力
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学校的步伐更为坚定,组织老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八条红线》等文件精神,建立和落实师德师风与教师学年度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等相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签署《师德建设责任书》,教师宣誓活动、师德第一课、“出彩德小人-2020最美教师”之宣传推介活动……一系列措施不仅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也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同时,学校围绕“三德”精神,通过信访举报监督卡、师德教育月、万师进万家、焦点访谈等措施,积极开展四有好老师成长活动,在这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负责任、敢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教师。“德县路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真的好!”谈到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时,五年级学生徐子淇的妈妈杨女士脱口而出。“我们班主任很负责任,每个课间和中午都会来看班,直到我们没问题了他才离开。”“学校的老师对我特别好,就像妈妈一样,当我受委屈的时候班主任刘老师会安慰我,我们卫生清理不干净时他还和我们一起打扫。”孔令锦和马紫轩等同学纷纷表示。
完善教师培养体系
为教学质量注入活水
“我的师傅于青老师会去听我的每一堂课,课后给我指导,一年下来她已经记满了整整两本听课笔记。”六年级语文教师李东遥说。学校青蓝工程可以说给予了她成长莫大的帮助,能够在市南区众多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对于一名从教不满五年的青年老师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一路走来,李老师特别有感触,她介绍道:“学校特别重视我们教师的发展,每周都有组内和校内的教研,还会邀请教研员来给我们指导。在我们每个成长的阶段都会推荐适合的平台和机会,帮助我们提升专业能力。”
据了解,学校通过“启智”“蜕变”“领航”三大工程对新教师、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分层施训。对于新教师,学校成立了“新教师工作坊”,通过经验共享和答疑解惑两条路径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10月底的“一字一画”教师基本素质比武和11月底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技能展示评比等活动都很好地为新教师搭建了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同时,学校大胆任用青年教师担任课程及教学负责人,组织中青年教师参与市区各类教学评优活动,让他们在更高的平台上锻炼,帮助他们蜕变。
“我们的教师队伍特别团结,每次参加区市比赛,我们语文大教研组长全程跟踪,所有老师一起听课、磨课、评课,碰撞思维,青年教师能有这么迅速的成长与此密不可分。”周钟仪老师介绍道。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领航工程,很好地发挥了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炼教学思想,形成教学艺术。
教学质量攀新高
家长点赞教师团队
一支梯队建设完善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硬核支撑,成绩有目共睹。2017年至今学校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9篇,出示市区公开课、优质课共34节, 2019年郑文老师代表市南区在青岛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中获一等奖第一名,2020年又有李东遥、张爽两位老师在该比武中斩获一等奖。
除了教学质量十分亮眼,全面的育人工作也获得家长们点赞。“学校在家校共育方面的工作特别令人满意,家校报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亮点,给学生和家长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每周的问卷调查搜集家长关心的问题,并且老师们有反馈、有落实,难以处理的校领导会再跟上级部门沟通。”杨女士说,“而且学校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从低年级开始便开设心理课,要知道心理教育对现在孩子的成长是尤其重要的,总之这是一群负责、扎实、细心的教师队伍。”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历史赋予的丰厚的文化、优秀品质和深入骨髓的精神,熏陶着每一个在这里成长的老师,系统化、梯队式的培养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每一名教师就是德县路小学的一面旗帜,不仅专业素养在行业内得到认可,育人质量更是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肯定。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