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平度市创办“社区小学堂”,把课后服务办到学生家门口

2022-04-07 15:23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平度市创办了“社区小学堂”,把课后服务办到学生家门口,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和辅导难问题。

放学坐校车回家的农村娃,受车辆班次、运行距离、校车运营单位安保规定等因素制约,常常无法全程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留守学生靠老人接送,天色稍暗就有接送困难,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无法参加校内课后服务。农村娃托管难,如何破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平度市创办了“社区小学堂”,把课后服务办到学生家门口,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和辅导难问题。据了解,前期平度市在兰底小学进行试点探索,开办了13个“社区小学堂”,让265名孩子及家庭切实受益。近日,山东省第二批教育教学“双减”典型案例公布,平度市“社区小学堂”入选其中,在全省推广。

学生在“社区小学堂”自主学习。

老师指导学生作业。

探索始于2018年

直面农村“四点半”问题

平度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小学堂”按照“社区出房、学校指导、家长看护”的原则,利用村庄或社区的办公室、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等场所,借学生统一回村的便利,在村庄里面创办社区小学堂,把课后服务办到学生家门口。目前,各社区小学堂成立了由村庄支部书记牵头、骨干家长和定点教师参与的管委会,负责小学堂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行。

据介绍,平度“社区小学堂”首先在兰底小学进行试点,相关探索始于2018年,而这些探索正是基于农村孩子课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由于家长务农或打工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冲突,学生往往回家不学习、完不成家庭作业,造成学习情况不乐观的局面。接送、陪护、辅导的“空档期”,滋生农村的“四点半”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教育水平较低,几乎没有督促和辅导孩子进行深层学习的能力。

而就兰底小学而言,学校远离城区地处农村,上学日期间,学校每天有300多名乘坐校车的学生不能参加校内课后服务,学生到家后产生了无人看管和无人辅导作业难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平度市教体局遵循“以学生为本”和“家校社共育”原则,立足实际,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按照“小步走、稳步走”的思路,开始在兰底小学进行试点探索。

东辛庄社区开展“家长谈”活动。

“社区小学堂”为孩子们发奖品。

形成两个“1+N”形式

实行“1122”工作法

在前期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社区小学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目前“社区小学堂”确定了活动内容和指导队伍两个“1+N”形式。其中,活动内容“1+N”,“1”是课后作业,“N”包括文化课拓展训练、自主阅读,还包括制作种子画、葫芦画、草编、折纸作品等手工课程,学习合唱、拉二胡、吹口风琴等多种艺术活动,练习足球、篮球、武术等体育活动,以及科普宣讲、益智游戏等兴趣活动。

指导队伍“1+N”,“1”是学生家长,“N”包括政府机关人员、村两委干部、退休教师、学校老师、民间艺人、高校学生等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学校还对每个社区小学堂配备了一名教师志愿者参与指导。

此外,“社区小学堂”实行“1122”工作法。即小学堂志愿老师每周到“小学堂”指导一次,查看(指导)学生活动和家长值班情况,适时组织孩子们开展别样有趣的活动;每两周在学校召开一次小学堂全体学生调度会,总结前段时间大家在小学堂的表现,及时表扬和提醒;每学期组织2次家庭教育讲座或“沙龙”,进一步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推进小学堂的顺利运行;每学期组织2次亲子活动,在巩固和谐家庭关系的同时,让家长近距离地感受孩子的进步与提高。

退休老教师张培钦老师发挥余热,指导孩子们。

清河社区教师指导团队与社区学生一同活动。

小小学堂“星火燎原”

带来多层成效

“社区小学堂”试点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兰底小学先后已建有13个“社区小学堂”,265名孩子参与其中,受益人口覆盖兰底常住人口的约40%。当地平均每年参与“社区小学堂”的志愿者就达500人次以上。“社区小学堂”在家长和社会的口口相传中“星火燎原”。

“社区小学堂”的成效首先体现在孩子们身上。在小学堂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还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拓展 “十个一”项目行动。与此同时,这种模式确保了孩子们放学回家的安全,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社区小学堂”的有序推进也大大转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态度、认识和做法,拉近了学校和社会、家庭之间的距离,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更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社区小学堂”也在悄然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孩子们在小学堂内,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家长之间相互协调、互敬互爱、互助共赢;村两委借此契机为村民服务,发展村庄。小学堂像一粒文化的种子,悄然助推着新农村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振兴和发展。

将扩大试点范围

今年再建30个小学堂

据了解,目前平度市小学段共有校车320辆,上学日每天运送学生1.8万多人。这意味着,乘校车的孩子们就占到了平度小学生总体的四分之一。因此,开办“社区小学堂”,解决农村娃托管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据介绍,平度市教体局下一步将扩大试点范围,2022年计划在全市组建30个社区小学堂,至少配套100名教师志愿者。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多方筹措资源,提升硬件建设水平。

其次,还将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下功夫,加大学校在社区小学堂的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小学堂运转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奖励办法。另外,还要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在保持作业辅导、常规看护和乡土实践的基础上,加大学校音体美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士参与社区小学堂的服务力度,积极推进社区小学堂与校内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同等化。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