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双减”后首次中考:道法考试成为学生初中最后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2022-06-18 10:50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日前,“双减”后的首次中考顺利落幕,针对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变化,青报教育在线采访到崂山三中道法教师殷志霞和局属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道法教师赵杰。他们表示,整个试题题目设计很亲切,让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思维不断进阶,情感不断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再一次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这次考试可谓是学生初中生涯最后一节生动有趣的思政课。

青报教育在线讯 日前,“双减”后的首次中考顺利落幕,针对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变化,青报教育在线采访到崂山三中道法教师殷志霞和局属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赵杰。他们表示,整个试题题目设计很亲切,让考生在答卷过程中好像在走一段不断向上的路,思维不断提升,情感也在不断升华,再一次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这次考试可谓是学生初中生涯最后一节生动有趣的思政课。

“今年的中考试题有着鲜明政治导向,突出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彰显了学科铸魂育人的价值。”殷志霞老师表示,今年的试题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内容,情境素材取自于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道德模范王仁江故事、奥运、神舟十三、“双减”政策、共同富裕等社会热点和社会关切问题,能够激发起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勤奋学习的决心和壮志。

对于本次中考政治试题,赵杰老师用“价值引领”“素养立意”“贴近生活”“落实双减”四个关键词来概括。赵老师说,试题发挥了评价的导向作用,时事政治单项选择题改变了考查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对时政的理解;主观题坚持价值引领,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未来如何积极向上、有意义地生活。 

“读后感”题型首次亮相,形式喜闻乐见

殷老师告诉青报教育在线,今年试题有效回应了“双减”,体现鲜明改革信号,任务设计灵活多样,注重知识活学活用,全卷没有一道机械记忆性试题。例如读后感、普法课堂、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活动等设计形式,丰富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漫画解读、推理类、类比类等设问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校内和校外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道德与法治,也不再只是背诵、记忆知识,解除了学生机械训练、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负担。 

对此,赵老师也深有同感。他说,本次考试在坚持试题结构整体稳定的基础上,在试题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能感觉到命题人是在努力突破试题的模式化。比如,读后感的形式,虽然这在青岛市历次道德与法治中考中属于首次,学生感到很新奇,却也毫无陌生感,因为在语文课上学习过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可迁移完成任务。这样的考查形式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可以说是一种有益创新。再如,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考查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探究的步骤,梳理探究的思路,使试卷不再简单是一张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工具,而是一趟探究性学习之旅。 

一卷检验近年来道法课改成果

“考试形式上的多样化,特别是读后感、探究分享等题目形式的出现,即是对近年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和检验,又是对今后教学的启发和引导。”赵老师说,今后只有以“大思政课”的理念,才能上好“思政金课”,才能真正让道德与法治课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

赵老师建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教师对概念、理论的讲解。特别是八年级法律部分和九年级国情部分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课堂认真听讲,深入理解思考,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道德与法治课讲得就是“家事”“国事”,学生在课下如果能够坚持读书读报,关注时事,不仅能够打开认识世界的眼界,而且对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大有裨益。 

而在殷老师看来,考试在客观上具有‘指挥棒’的效应。殷老师表示,从这次中考中能够看出,考得更加灵活,这意味“教”也要更灵活,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能够理解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应该是未来“教”与“学”关注的重点。

青报教育在线 高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