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青岛四十四中:项目式学习,让学习更真实地发生

2022-09-26 09:34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在青岛四十四中,项目式学习已深入开展6年之久,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将老师“教学”转变为学生“求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更让学校稳稳行驶在优质发展的快车道上。

探秘嫦娥四号航空航天材料的利用与回收、制作年夜饭、“吃喝玩乐”嗨翻青岛出行计划、设计垃圾分类系统……这些都是青岛四十四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组队配合完成的项目式学习成果。

在青岛四十四中,项目式学习已深入开展6年之久,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将老师“教学”转变为学生“求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更让学校稳稳行驶在优质发展的快车道上。

学生在项目老师的带领下研究蕨类植物。

老师成为设计师,学生变身探究者

青岛四十四中的项目式学习不但建立起基于“强基计划”的领航培养体系,还探索出普及式的“微项目式学习”课堂,将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渗透进了学校的每一堂课。

这个暑假,学校七、八年级的学生沉浸在“生物带你‘吃喝玩乐’,嗨翻青岛一夏”的项目式学习中,一边“逛吃”一边掌握了海陆动物、海陆植被、青岛啤酒、浒苔治理、食物防腐等多方面的生物学知识。项目式学习中,老师承担的角色首先是设计师,“设计”出紧抓当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的拓展性学习项目;然后是合作者和参与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挖掘。

对此,地理教师郭琦深有感触。在讲解茶树的生长习性时,她带领学生来到学农基地种植茶树。通过现场观察,学生发现茶树种在丘陵上,而且都在山的背阴面,在与茶农沟通、小组研讨等过程中,茶树的生长习性被逐步探究出来。“如果只是让学生背下知识点,做题时可能还是会错,而项目式学习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理解得更加透彻了,知识真的懂了,题目再怎么变也都不怕了。”郭琦说。

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基于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的大背景,探究航空航天材料的利用与回收;聚焦垃圾分类行动,设计垃圾分类系统……在物理化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激烈讨论,进行着思想碰撞,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样子。

“孩子们可太厉害了,放手让他们去做,经常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小惊喜。”化学教师王亚男说,在探究金属回收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居然能把原电池、电解这些高中知识点研究明白,而且在最后的汇报、评价环节应答如流。物理教师陈丹青分享,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获取信息的多种手段,还提升了信息加工能力。

不仅是物理化学,其他学科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同样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例如,生物项目式学习“年夜饭的制作”中,学生要掌握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还要了解不同菜的寓意和各地区的习俗。这其中不仅有生物学科知识,还融合了历史、民俗、家国情怀等内容。

这种跨学科的有机融合,可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体现出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将更加全面,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贯通培养,助力学生“一站式成长”

青岛四十四中项目式学习的成功开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6年时间的精心打磨。在此过程中,该校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聚焦学生成长需求,积极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

在“初小衔接”方面,学校打造“学段无缝连接、学校纵向协作”共同体管理模式,将项目式学习带入中小衔接课程,形成具有实效的衔接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升学方面,学校与青岛二中、三十九中开展合作教学,打通学生初高年级成长脉络,为学生跨入理想高中埋下种子。

同时,学校还以“亦生亦师”教育特色为依托,建立起“双培养”机制,培养学生的同时实现青年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与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学生的综合素养、合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各科教师有关项目式学习的多个课题结题、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期刊,多人次推出区、市级项目式学习公开课、观摩课。

“身为教育者,我们深知肩负重任。学校深入推进项目式学习,就是希望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探索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校长王雷表示,2022版新课标颁布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对于学校发展来说,不仅能促进强校提质、助力新中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更是在为学生的未来积蓄能量。

青报教育在线 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