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外中小学在资源、工具、平台上已经做了什么?

2023-01-16 17:30 新校长传媒

摘要:我们需要打开物理环境背后的虚拟存在,探秘这些背后的数字资源、数字工具和数字平台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课程与教学的。

对一所学校或者一间教室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其外在的物理环境,看不到的是这些物理环境背后的数字化资源、工具和平台。它们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存在,却不断影响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设计和评价全过程。

所以,我们需要打开物理环境背后的虚拟存在,探秘这些背后的数字资源、数字工具和数字平台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课程与教学的。

用什么数字资源、工具、平台?

首先,我们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目前,国外中小学用到的数字技术,我将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数字资源,它更多是一种数字化的素材,供教学与学习使用;第二类是数字工具,它充满了交互性,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三类是数字平台,有了平台的支持,教与学的交互协作和留存下来的数据才能够为大规模的个性化教学以及更多的技术融入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数字资源方面,国外的中小学拥有更加多元的获取资源的途径。

例如YouTube网站,在这个开放共享的视频网站中,每个人都可以分享数字资源,包括音乐视频、视频剪辑、新闻、短片、专题片、纪录片、录音、电影预告片、直播流、Vlog等,可以帮助教师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展开学习。

BrainPOP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和网站,它提供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成体系、系统化的科学学科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系统地完成科学学科的系列学习。

TEDEd,一个专门面向中小学生打造的TED的儿童化版本,提供了面向中小学的丰富视频资源。

除了多元地获取数字资源的途径,国外还有针对学科展开的学科类资源。例如,当学科老师在上科学课的时候,可能需要真实情景下的真实数据。这个时候,如果获取不到真实的数据,可能就会花费很多时间。但现在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数字资源,提供的不仅仅是视频,还有当下各种各样的真实数据,包括人口数据、地理环境数据、经济发展数据等。

比如“可汗学院”,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科类资源,涵盖从小学到大学全学段、各学科、成体系的学科资源。并且,每个学科视频后面还配对了相应的问答题目,帮助学生进行完整的学习。

还有“谷歌地球”,打开谷歌地球,可以非常方便地去看任何一个地方的地理城市和它们的建设情况,去身临其境地用这样的数字资源展开探究学习。

此外,还有专业强大的第三方组织和保障。例如“国家地理”,一个本来跟教育不是紧密关联的企业,也为中小学的教育提供了成体系的资料,特别是科学和社会学科教育相关的丰富资源,支持中小学生开展教与学的过程。

推荐理由:顶级地理资源网站提供全球探索机会

适用的学科与技能:批判性思维、科学、社会研究

适用于:教学设计、备课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数字工具。数字工具最典型的特征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学生通过数字化的白板、数字化的方式共同协作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与学生之间对于某一个问题不断展开思维的碰撞。在数字化工具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持续展开探究,可以展开各方面的设计。还有几何画板等数字化工具,能帮助学生数形结合、数形转换。

比如 PHET,一个由诺贝尔奖得主创办的免费科学虚拟实验网站。学生可以做虚拟实验,还可以在虚拟实验中调整不同的参数,看到整个实验的变化。像这样的模拟实验方式,既有游戏化的融入,又有真实的学科探究,又可以在交互的情景中不断地展开学科学习。

这些数字化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的认知建构,以互动的方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的平台正在不断地形成。

MURAL——教师可以使用它作为展示材料的动态方式,鼓励课堂参与和互动,并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壁画以进行头脑风暴、单独或小组项目组织和演示

Adobe Express——有趣使用的设计工具,支持所有年龄段的创作者。

Nearpod——通过媒体、视频和交互式幻灯片吸引和评估学生。

事实上,在国外的中小学,谷歌的数字化平台已经非常普及。像谷歌Classroom这样的平台,集成了谷歌共享文档、谷歌存储、谷歌邮箱、YouTube等方面的工具、软件和资源,在每一天的课程与教学、课程与管理、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教师和学生都在一个平台展开学习,不仅有大量的数字化学习的历程留存,而且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也在线上平台,构成了完整的数字化流程。

这样的数字平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生态,具有跨设备性、应用性和协同效应,可以让组织教学的过程在平台上更方便地展开,极大化地把整个教与学过程变成一个数字化教与学过程。 

Statistics in School

推荐理由:交互式数据、实用计划将人口普查带到课堂

引人入胜的真实材料将美国人口普查与许多学科领域联系起来

学科与技能:批判性思维、数学、社会研究

Belouga

推荐理由:令人印象深刻的跨课程平台建立全球联系

适用的学科与技能:艺术、性格与SEL、健康与保健、数学、科学、

社会研究

非常适合:项目式学习

如何使用数字技术?

我们已经了解到国外中小学用什么样的数字资源、工具和平台,接下来我们要追问,他们是如何使用的呢?

第一方面,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趋势——数字资源从以教为中心变成以学为中心。

越来越多的数字资源不仅仅是老师使用的PPT,还是一份教案,或者一份课后拓展阅读材料。如果只是这些数字资源,它可能更偏向以教为中心。

然而今天,大量的数字资源正在以学为中心。比较典型的像可汗学院,就是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数字资源体系,学生打开可汗学院就可以自己面对成系统、成系列的各个学科的学习视频。某些程度上,它不需要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就可以展开自主学习。

这一类的数字资源制作其实有极大的挑战。因为每一个数字资源的制作,面对的都是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而不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些数字资源。不仅仅是可汗学院,第三方公司例如国家地理,提供的一系列资源也正有这样的转向。它可以成为学习使用的资源,特别是在学科探究中,可以直接拿来作为学生真实情景的数字化资源。

第二方面,数字技术使用的过程,是课堂技术的应用走向了线上线下的融合。

有大量的社交软件和社交平台,本来并不是专门为教育打造的,但这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整体数字化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不再是束之于象牙塔里的单一课堂技术应用,而是融合到社会化学习全过程中。

例如,社交软件学习管理系统LMS都在不断地融入到整体的课程与学习中,还有刚才我们提到的谷歌Classroom,在当前已经有1.7亿学生和教师使用,应该说是一个极大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地去展开这样一种普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我们使用的数字技术不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35分钟或40分钟里使用,它打开了课堂使用的时间,覆盖了整体课程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而且它也打开了学校使用的局限,面对的是校内校外全程学习和使用的过程,并且融入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第三方面,从标准化向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今天我们的学习平台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学习数据,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化、个性化、针对性的智能推送和智能诊断,这将更大程度上满足个体学习的需求。

例如,在课堂中,嵌入式的课堂测试反馈系统越来越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它做到的不仅仅是课堂中的及时反馈,还累积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后续个性化的资源推荐提供可能性。

还有像PTE这样的可以在家里完成学科测试的方式也正在被广泛使用。技术正在融入在线考试、在线评价的过程中。像很多AP的考试都已经可以在线完成或者在线提前完成,让学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提前完成自我学习的诊断和测试,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成果,不断地展开技术融入的过程。

使用价值与成效何在?

最后我们来看看,使用这些数字技术后,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成效?

第一,数字技术确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业成绩,而且让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有更多可能性去达成学业成就。

有些学生可能课堂上跟不上老师,但是在数字资源工具和平台的支持下,他有了更加多样的学习空间和路径。“可汗学院”就是这样的例子。“可汗学院”完整地融入到课程学分的学习中,学生在上面的学习可以被学校的学分系统所认定,并且在上面考试的成绩也可以被认定。这样一种自主化的技术支持,丰富了学习路径,为学生达成学习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第二,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数字素养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路径。我们知道,在线上线下学习的环境中,不仅需要教师素养的提升,还需要学生数字化学习素养的提升。只有不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数字技术才能真正地为学习所用。

第三,在不断融入的过程中,新技术对于教师个人和团队协作也起到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第四,在这种技术支持的环境中,家庭、学校等不同的主客体之间达成了更大的共识。学校的互联网环境和家庭的互联网环境在融合的学习环境中更加地一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前的数字化社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此丰富的数字技术正在为学习者达成更好的学业成绩和学业成就提供可能性,为构建终身学习的社会提供更大的支持。与此同时,传统的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System,LMS)也正在不断地向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系统升级,即面对学生个人学习的管理系统。在这样的数字化环境中,我们不断地支持每一个学生展开学习,成为自我,回归自我,清醒地面对世界的多样性,能够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应对未知与挑战。

还会发生什么?

展望未来,国外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和思考呢?

在资源内容方面,当前,国内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资源,但如何真正转向为学习者使用?必须通过数字学习平台,向所有学生、学习者、教育者提供与课程相关的优质数字教学和学习内容。

在数字能力、素养方面,随着我们不断把技术融入到课程与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学生数字化的能力和数字化的素养,使之能够进行数字化的终身学习?必须加强使用数字技术来提高学习的能力,以确保教师、学习者及其他教育利益攸关方采用循证方式,拥有必备的数字技能和知识,从而利用数字手段进行学习。

在数字平台与生态方面,当前国内和国外的平台使用和整体的数字化生态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共识形成的时候,似乎还特别依赖一些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条件干预下的特殊情况。我们对于整体生态的共识、学校网络环境的共识、在课程与教学中使用技术频次和环境的共识依旧需要进一步达成。

只有当我们常态化地使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时候,才可以说正在不断地步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次阶段,确保所有学校和个人都能受益于优质互联网连接带来的教育优势,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 | 杨晓哲(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来源 | 文章据作者在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论坛主题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