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从2023年中考自招看青岛教育新高地的崛起

2023-05-30 20:11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今年自招考试中,除了老牌优质初中仍稳坐“王位”,还有一批相对薄弱初中焕发新活力,发展势头强劲。让人明显感受到,青岛初中强效体质工作推进一年多来,成果已经凸显,一个个教育高地正崛起,推动区域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家门口的好初中越来越多。

2023年青岛中考自招已经落下帷幕,但相关话题仍热度不减。与往年自招相比,今年的毕业生是首次“公民同招”下的初中毕业生,并且今年实行自招的统一命题,按照自招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资格名单,自招录取的含金量更大,家长们更是尤为关注,因为这大大影响着家长对于初中学校的选择。

连日来,通过家长及各媒体平台分享的数据,我们发现,今年自招考试中,除了老牌优质初中仍稳坐“王位”,还有一批相对薄弱的初中焕发新活力,发展势头强劲。让人明显感受到,青岛初中强效体质工作推进一年多来,成果已经凸显,一个个教育高地正崛起,推动区域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家门口的好初中越来越多。

市南区:依然强势 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

在市南区中片学区,处于领头羊地位的青岛26中、7中在自招中依然有突出表现。青岛26中450余名毕业生中,获得2中和58中本部自招资格的有24人,获得前四所高中自招资格的有44人。青岛7中近300名毕业生中,获得2中和58中本部自招资格的有12人,获得前四所高中自招资格的有23人。

市南区东片学区的青岛59中和青岛51中同样有着不凡的表现。青岛59中获得2中和58中本部自招资格的有23人,获得前四所高中自招资格的有51人。青岛51中获得2中和58中本部自招资格的有14人,获得前四所高中自招资格的有27人。

一直以来,市南区是家长们公认的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区,中片学区更是最为优质的学区。

近年来,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再生”,市南区探索实施了“1246”集团化办学改革,打造青岛二十六中教育集团和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两个“一长多校”融合型教育集团;以学区片联动的方式,打造青岛七中与青岛二十四中、青岛五十九中与青岛五十一中、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三个“聚合型”的教育集团。在教育集团内,校际实行双向或多向流动,教育资源的统筹与共享、师资队伍的合作与共进、学生素养的成长与发展。

市南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在西片学区。据家长透露,今年,纳入青岛一中教育集团不到一年的青岛一中市南分校获得优质高中自招资格的人数比去年多了几倍,这让人们对于西片学区教育发展信心倍增,也充分体现着集团化办学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预示着西片教育将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的超越,成为市南教育的新高地。

市北区:百花齐放 浮山后片区又迎高光时刻

市北区初中学校今年自招考试成绩尤为亮眼。市北区初中约有179名考生入围青岛2中和58中本部,总数在全市遥遥领先,有近400名考生入围前四所高中。

其中,以青岛第二实验初中和青岛65中为引领的浮山后片区自招成绩格外喜人,青岛65中获得青岛2中、58中本部自招录取资格的有31人;青岛第二实验初中获得青岛2中、58中本部自招录取资格的有25人。在前四所高中的自招生源排行中,青岛65中和青岛第二实验初中分别以65人和63人位列一、二名,一跃成为全市公办初中的领跑者。

更令人欣喜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市北区绝大多数初中都有入围2中、58中自招的学生,不少学校拿到一类高中自招资格的人数较往年大幅提升,尤其是53中、47中等一批老牌名校拿到2中、58中等优质高中自招资格的人数创近年新高,市北区教育正在走向全域优质均衡。

具体来看,青岛53中获得2中、58中本部自招资格的有16人,获得前四所高中自招资格的有38人。青岛47中获得2中、58中本部自招资格的有12人,获得前四所高中自招资格的有26人。青岛广雅中学获得2中、58中本部自招资格的有6人,获得前四所高中自招资格的有17人,其中1名学生拿到青岛2中自招笔试第一名。市北区实验初中获得2中、58中本部自招资格的有5人,获得前四所高中自招录取资格的有18人。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也有3人入围获得2中自招、8人入围1中自招。

据了解,作为率先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的区域,市北区通过“名校带新校”,启元学校、滨海学校、弘毅中学、市北中学、第四实验初中等新校全部驶入发展快车道。通过“名校带老校”,使名校擦亮品牌、老校焕发青春,品质及声誉普遍提升。通过“跨区域合作”,引进山东青大教育集团、青岛九中等市属教育集团,联合设立基础教育研究院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启老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通过创新初小共同体改革,探索“一长两校”管理模式,深化九年一贯办学实践,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4月,市北区迈入集团化办学3.0时代,实现初中学校全域集团化。

在抓教学质量方面,市北区持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构建常态化的区、共同体、学校三级质量分析体系,打造“学术市北”教研品牌;开展教研助学行动,教研员们每周3天分散教研,1天集体问诊,每月1天问题解决式调研;建立教研+科研双导师制,培育一批批名师,引领学生学习成长。

李沧区:全面起势 连年高位突破

今年自招结果揭晓以后,李沧区再次惊艳了岛城家长圈,尤其是以青岛61中、青岛62中、青岛63中为首的李沧中片数据喜人。不禁让人感叹,李沧教育悄悄赶上来了,而且势头强劲。

青岛63中连续四年高位突破,今年有20人左右拿到2中(含2中院士港)、58中(含58中高新校区)的自招资格,拿到所有局属公办普高(不含综合高中)自招资格的人数也有120多人。

青岛61中今年有10人拿到了58中本部的自招资格,有26人拿到了实验高中的自招资格,拿到所有局属公办普高(不含综合高中)自招资格的人数多达130余人。

青岛62中今年10个毕业班,9人拿到2中(含院士港)、58中自招资格,20人获1中、9中自招资格,14人获实验高中自招资格,拿到公办普高(不含综合高中)自招资格总数91人,同样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20%。与此同时,还有62人拿到高中艺体特长生的预录取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在自招中实现跃升,获得2中和58中自招资格的近10人。同时,获得艺体特长生预录取资格的人数实现几倍增长。

区域教育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最终质变的良性发展过程。熟悉李沧教育的人都知道,前些年,李沧公立学区一直属于生源流失区域,好学生根本留不下。

2020年公民统招政策落地实施后,公办、民办校重回同一起跑线,李沧区迎来了好的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

三年来,李沧区坚持培养好校长、好老师,培养好学生,办好学校。全区52所局属中小学56名书记、校长全部承担主学科教学任务,必须走上讲台,“回归”一线教学,发挥书记、校长在抓教学上的示范作用。全区开办“教学节”,教师全员参与、潜心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学科素养、命题能力;设立区级、校级名师工作室,一位名师辐射带动3-6名老师,通过定期研讨学习交流,提升教师水平,在李沧校校都有名师工作室。

去年,李沧区又启用君峰路中学和青岛市实验初中李沧分校北校区两所初中学校,满足李沧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深化集团化办学,成立了7个教育集团,老带新、优带弱,补齐教育短板。

 从目前的势头来看,今年李沧中考成绩有望继续提高,未来必将有更多的李沧区家长愿意把孩子留在家门口上初中。

崂山区:育才稳崛起,新建校蓄势待发 

在崂山区,崂山区育才学校的自招成绩依然突出。

继去年崂山育才学校任天成一举拿下青岛二中自招第一名后,今年,学校有36人拿到了2中(含2中院士港)和58中(含58中高新校区)的自招资格,其中2中强基入围7人;有50人拿到前四所高中的自招资格。

据了解,今年是崂山区育才学校建校第十个年头,作为崂山区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首批齐鲁名校长崔仁波的带领下,教育教学质量跃升为青岛市一流行列。2021年9月,崂山区育才学校为牵头校,东韩小学为成员校组建崂山区育才学校教育集团,进一步推进优质资源的均衡共享。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崂山区育才学校是崂山区的一枝独秀。然而,近年来,崂山区大力推进办学模式改革,通过与高校、名校合作办学以及区内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已经辐射带动了一批中小学的快速成长。

例如,2019年,崂山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成立崂山区实验初中。华东师范大学派出开放教育学院国际合作教育中心主任刘名卓博士担任校长,另外派驻2名副校长,带来了华东师大以及上海的先进理念和办学经验。去年,首批毕业生中考成绩就非常突出。今年,学校有14人拿到了2中(含2中院士港)和58中(含58中高新校区)的自招资格,有23人拿到前四所高中的自招资格,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校。

目前,崂山区试点成立了崂山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崂山区麦岛小学教育集团、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和崂山区育才学校教育集团等多个教育集团,参与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近30%。在优质教育资源借力发展方面,近半数中小学与高校联合办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势头。

透过2023年中考自招数据,我们清晰看到青岛教育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从市南中片一峰独秀到市内四区群峰竞秀,教育新高地正在崛起,教育新格局逐渐形成。当然,自招数据只是局部数据,不能代表全局。中考过后,更完整的数据将勾画出青岛教育更完整的新版图。

青报教育在线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