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元韶:优质资源倍增一年,青岛基础教育格局改变
摘要:教育系统会同市相关部门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资源配置方式、办学模式和保障制度,全力推进落实教育倍增计划,在优质学校建设、教育内涵提升、强师兴教保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呈现出了格局性变化。
2022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学位充足供给、优质资源扩容、育人品质提升等10项行动,对全面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部署,提出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如今,该行动计划发布一年,效果如何?近日,记者在与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的对话中得到了答案。
记者:《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已正式发布一周年。在您看来,优质倍增行动计划一年来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哪些数据、细节让您也觉得眼前一亮?
姜元韶:教育系统会同市相关部门,把落实教育倍增计划作为“1号”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总体思路,以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以下简称“两县”)创建为抓手,成立教育倍增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资源配置方式、办学模式和保障制度,全力推进落实教育倍增计划,在优质学校建设、教育内涵提升、强师兴教保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呈现出了格局性变化。
比如,在优质学位倍增方面,我们通过加快推进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加快重点低效片(园)区学校先行建设、加大学位供给统筹保障力度等措施,加快扩增优质学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22年108所、2023年68所,两年新增学位16.89万个。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2022年62所、2023年70所,全市强镇筑基省级试点镇扩增至12个,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破解低效片区学校建设难题,2022年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所、2023年10所,推动了低效片(园)区民生配套进一步提档升级。采取启用新建公办园、民办园转公办园等方式扩大普惠优质学位供给,2022年增加幼儿园公办学位3.7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从2021年的51.57%、93.01%提升到57.73%、95.8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全省第四位上升至第一位。
比如,在家门口好学校扩增方面,我们通过实施初中强校提质、新校高位发展、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学校建设等措施,着力推进优质学校持续扩容。坚持“建一所优一所”的目标,高起点谋划推进100所新建学校发展,采取“一长多校”办学、提前配备教师跟岗培训等措施,将新启用的每一所学校全部建成“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市南东片、市北浮山后片、李沧东片、崂山区等一批新的教育高地加速崛起。直面老百姓择校就是择初中的现实,制定“揭榜挂帅”选聘校长、加强校长专题培训和专家团队跟踪指导等9项措施,推动53所强校提质试点校快速成长。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省市特色高中实现零突破,全市目前拥有省级特色高中3所、市级特色高中6所,数量还在进一步扩大。推广“名校+新校”“强校+弱校”“普高+初中”“高校+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快速扩容,普通中小学教育集团165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从2021年的34%提升至66%,66位校长实行“一长多校”办学。创新国际化学校发展机制,印发实施加强国际化学校建设发展的19项措施,全市具备招收国际学生资质的中小学、幼儿园达到299所,实现总量倍增。
比如,在教育内涵提升方面,我们通过狠抓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水平提升、智慧教育赋能等措施,确保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同时发力,推出局长校长面对面、校长进课堂听评课、大教研组建设、新技术赋能教学等系列措施,2022年、2023年我市夏季高考成绩连续两年创新高,拔尖人才培养等重要指标全省领先。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重点加强红色教育、美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教体融合、艺教结合、教医互动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艺术测评,率先编印《劳动教育(实验)》教材,率先建立基础教育学段海洋教育和科学教育体系,不断擦亮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品牌,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跃居全省第一。
记者:今年暑假期间,市教育局的“四进一见”活动让很多家长感受到了青岛教育的变化。大家觉得,青岛教育更加亲民,也更加细致、贴心了,社会也看见了青岛教育的品质和内涵。其实,对于家长来说,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岛教育该如何消除教育焦虑,提升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获得感?
姜元韶:我想还是应当从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去下功夫。
从近几年省、市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来看,公立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收费高,小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是群众对教育不满意的集中点,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方面离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患寡而患不均”。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软件、硬件基本均衡的校园环境中,享受到公平而均衡的教育,孩子们都站在同样的起点上,家长们的心态就不会那么焦虑了,所以这方面的工作仍旧是我们突破的重点。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两县”创建工作,将其纳入全市教育资源倍增计划,明确提出到2024年全市十个区市基本达到国家评估标准。目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方面,市南区、崂山区、城阳区11月将接受国家评估认定,市北区、李沧区、胶州市已通过省级初评,9月将接受最终省级评估认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方面,李沧区将接受国家评估认定,市北区正积极申报省级评估。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指导各区市加大“两县”创建力度,2024年的创建计划是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申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南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申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我们将组织对区市申报情况进行市级评估。
记者:优质倍增计划下一步还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能否讲讲您的思路和想法。
姜元韶:2023年是全面推进落实教育倍增计划的攻坚之年。今年的落实工作直接影响着三年计划落地的成色和质量。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照2023年基础教育倍增33项重点任务,以“两县”创建为重点,持续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继续打造一批质量优良、人民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建成一批名校云集、百姓向往的教育新高地,满足老百姓对更加多元、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聚焦问题,强化顶格推进。聚焦推进落实教育倍增计划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作用,用好督导督办、实地调研、考核评价等督促落实方式,压实区市主体责任和市成员单位职责,加压奋进、聚力攻坚,推动解决资金、用地、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突出重点,细化工作落实。聚焦优质学位供给保障、“两县”创建、初中强校提质、新校高位发展、强师兴教保障、育人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扎实有效抓好任务落实。近期筹备组织第二期区(市)落实基础教育倍增擂台比武、集团化办学总结表彰现场会等活动,强化观摩提升。坚持抓当下和抓未来统一,围绕我市未来人口变化,重点超前谋划好小学高峰过后的初中高峰、高中高峰问题,抓学位保障不放松、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放松,确保满足市民有学上、上好学的教育需求。
三是立足成效,扩大宣传。强化工作统筹和总结提升,积极争取在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扩大宣传,展示我市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特色措施和取得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锻造青岛基础教育特色品牌,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持续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