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六中师德宣讲: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摘要: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为了推动教师提高职业素质,完善道德品行,升华道德境界,树立优良师风,9月21日,青岛十六中学开展“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师德宣讲活动。活动邀请齐鲁名师、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六中学高级教师于莺彬进行“扎根一线教学,做一名反思型名师”主题讲座,激励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以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修养给予孩子们文化的滋养。
青报教育在线讯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为了推动教师提高职业素质,完善道德品行,升华道德境界,树立优良师风,9月21日,青岛十六中学开展“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师德宣讲活动。活动邀请齐鲁名师、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六中学高级教师于莺彬进行“扎根一线教学,做一名反思型名师”主题讲座,激励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以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修养给予孩子们文化的滋养。
讲座正式开始前,青岛十六中副校长刘娟讲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重点阐述了教师当好四个引路人的重要内涵。刘娟介绍,四个引路人是指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相信青岛十六中的教师们将牢记育人使命,引领学生走向光明未来。
师德是教育的心灵契约。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以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修养给予孩子们文化的滋养,并要以身作则,坚持初心,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相长。在讲座中,于莺彬以反思对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为抓手,通过教学反思遵循的原则及班级管理中的反思视角及案例解析,指导教师提高师德建设。她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
“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到现在的齐鲁名师,离不开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于莺彬在讲座中讲述了自己的教育经历,她的内容生动有趣,围绕着“做怎样的老师?怎样做老师?”与老师们多次互动,让老师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学会关心爱护每一名孩子,做到让家长放心。
此外,对于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于莺彬给予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她建议教师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素养;扎根课堂教学,把每节课当成公开课来上;通过知行合一的科研走上幸福之路。
一个个经典案例让全体教师打开头脑“风暴”,讲座中,于莺彬结合已有经验与老师们进行分享,将想法互相碰撞、摩擦,产生新的火花。老师们表示,“专家讲解的内容生动有趣,话题引人深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在实践与反思中提升师德素养。”
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是教育的心灵契约。青岛十六中副校长刘娟表示,在今后的师德教育活动中,青岛十六中将继续夯实师德建设基石,以德立教,为人师表,将师德师风浸润人心,以高度的信仰之光照耀学生幸福前行的道路。
青报教育在线 秦雁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