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用好“学”“思”“宣”三字诀,上好清明节“行走的思政课”
摘要:清明节前夕,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学团分别前往山东省威海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遗址参观,缅怀革命英烈,将“学”“思”“宣”融入铸魂育人工程,为同学们带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青报教育在线讯 清明时节雨,研学忆英烈。天福山起义遗址纪念塔庄严肃穆,理工师生静立于塔前,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英烈的崇高敬仰和无尽哀思……清明节前夕,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学团分别前往山东省威海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遗址参观,缅怀革命英烈,将“学”“思”“宣”融入铸魂育人工程,为同学们带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步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大厅,在一封郭永怀写给女儿的信前,研学团成员们矗立良久,“这是永怀先生生前最后一封写给女儿的信,一个父亲永远无法兑现的一双‘布鞋’承诺。”讲解员告诉大家,在写这封信后不久,郭永怀先生在一次飞机事故中壮烈牺牲。“为保护工作数据,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核安全,他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英雄,他的奋斗精神将会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之诗!”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花会娟感慨道。
“在雷神庙的战斗中,理琦与二十多名同志被团团围住,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英勇抵抗,取得了重大战果,但年仅30岁的理琪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八十多年过去了,天福山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红色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坐落在天福山革命遗址之下的这座纪念馆就是天福山红色革命历史的见证。”这段故事令在场的师生热泪盈眶。“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英勇奋斗,是他们挺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在新时代承担起青年应有的责任。”青年学生党员徐福佳说道。
在天福山起义遗址纪念塔前,研学团队全体成员向革命烈士们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空中回荡,向长眠于这方热土上的革命烈士致敬,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与敬仰。“带着疑问去实践,带着思考去感悟,我们一行人在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中,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青年教师王玉雪在返程途中与同学们交流中讲道。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学院以“赓续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在“学”“思”“宣”上下功夫,开展了一系列缅怀先烈的宣传教育活动。“青春宣讲团”和思政社团“青云学社”讲述了天福铁军展雄风、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等一个个革命英烈保家卫国的故事。“通过聆听讲解,我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科学家们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当好革命故事的叙述者、历史画面的呈现者、革命精神的传承者,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环境工程专业234班班长庞英凯在宣讲会上分享道。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莉表示,下一步学院将革命故事编排成历史话剧,真正将学党史和育新人结合起来,引导师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践研学中厚植爱国情怀。
通讯员 王登榜 赵鸣 花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