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校本深处是班本,天山小学这个班有了专属文化气象

2024-06-21 11:39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我们认识了上百种海洋物种,新奇又好玩。”“看到海洋生物,我能精准的叫出它的名字。”近日,青岛天山小学四年级4班完成了关于“海洋科普进校园”的班本课程,面对采访,学生热情地分享着自己的所学所获。

青报教育在线讯 “我们认识了上百种海洋物种,新奇又好玩。”“看到海洋生物,我能精准的叫出它的名字。”近日,青岛天山小学四年级4班完成了关于“海洋科普进校园”的班本课程,面对采访,学生热情地分享着自己的所学所获。

为何开发班本课程?天山小学校长王冬梅认为,班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的重要补充,是校本课程的深化,同时也丰富、充实了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是基于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创建的,它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兴趣与需求的活动,因此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这还得益于学校对海洋课程的重视。”天山小学四年级4班班主任郑杰樱介绍说,“自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海洋特色为引领,除常规地方课程外,学校还不定时邀请海洋专家来校讲座,传递海洋知识,同学们无不兴奋地进入了海洋的神秘世界,他们用幼小的心灵思考着海洋是什么,海洋有什么,为什么要探索海洋。因此,为加强对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海洋教育班本课程由此诞生。”

郑杰樱介绍,海洋文化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家校社的共同参与。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本学期开学初期就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联合制定合理的课程方案,同时邀请家委会共同参与,积极与小海豚公益等机构合作,聚焦海洋水产科普,共设8节课程,包括6节讲授课程和2节实践课程,由30余位中国海洋大学深蓝科普宣讲团成员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渔文化和海洋水产知识,以及我国海洋开发与保护现状,同时将前沿科研成果和国家发展战略穿插其中,帮助学生在动脑思考和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课堂上,宣讲团成员由不同时期的渔具渔法引入了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捕捞工具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分别扮演不同时期的渔夫,提升科普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宣讲团通过对鲅鱼、鲸类、海藻等海洋生物知识的讲解,不仅引导同学们学会辨别海洋生物,认识海洋生物的身体结构,学习海藻标本制作方法等,也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在每位同学心中都播下了认识海洋、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的种子。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成长也有目共睹。“课程的开发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教师从课程边缘走向课程中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全过程,并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天山小学德育主任纪琳琳说。

“与往年只邀请专家来校讲课不同的是,今年我们鼓励学生‘走出去’,师生、家长一起到海边研学,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收获成长。”郑杰樱告诉青报教育在线,对于开设的研学实践课程,家长们都十分支持,很多家长不仅为学生提前备好海洋生物知识相关书籍,还在工作忙碌的情况下特意请假参加,与孩子共度亲子时光。

谈及海边研学实践课程,同学们更有话说。学生郭子涵说,“和老师、家长一起赶海,认识海洋生物更有成就感。”学生王尊圻表示,“我特别喜欢和妈妈一起赶海,因为我们能一起学到很多的海洋知识。”学生王梓鑫更是收获满满,他说:“非常感谢海洋大学的老师们,让我学到了很多海洋知识,在与大海和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也体会到了大海包容万物的胸怀,而我也要培养像大海一样的品格。”

海洋文化特色课程帮助孩子们形成了关注海洋、热爱海洋的意识,也提升着教师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学校希望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学会思考。”纪琳琳表示,教育是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双向奔赴,是家校社携手共同绘出的美好蓝图,天山小学将继续为家校社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坚实的桥梁,共筑孩子的美好未来。

青报教育在线 秦雁凤